浙江大学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查看: 102946|回复: 0

[古典文学] 萧乾留下的文字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1-2-6 14:58:5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微信截图_20210206145617.png

微信截图_20210206145655.png

微信截图_20210206145709.png

我没有见过萧乾,关于他的事情都是从书中看来的。因为工作的关系,偶然认识他的夫人文洁若,读过她的回忆文章,渐渐对萧乾这位逝去的作家有了兴趣。2010年是萧乾百年诞辰,念及先生的诸种文字,瞬忽之间,似历历在目,饱经沧桑的先生的形影一点点清晰起来。

萧乾早年在燕京大学读书,后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。二战时是大公报驻欧洲的记者。他的传奇经历,给了许多人以震撼。加之小说、随笔的力量,及译文的流布,可谓影响不凡。他在风雨飘摇之日,没有颓废,且顽强地面对一切,留下了温暖人 心的文字,这是我们文坛的福分。

微信截图_20210206145733.png

早期的萧乾是京派作家的一员。京派作家沙龙的意味多,难免有自恋的气息。萧乾没有陷入其间。他不在书斋里泡着,写那些缠绵的小说、感伤的叹息之作。他深入到社会底层和矛盾的漩涡,在创作上是有写实主义因素的,和时代贴着。这样的时候,他的作品简直像个左翼作家,和京派文人的儒雅气、高雅劲是隔膜的。我年轻时读到他关于流民生活的文字,便很是感动,也依稀体味到作者的苦心。

我觉得萧乾最好的文字是《梦之谷》,语言放开了,精神也是舒展的。这是一部长篇小说,他借第一人称的叙述,写了漂泊与寻找的故事。故事并不复杂,没有茅盾的气魄,较之沈从文也缺乏精致,但他在这部阅世读人的作品里,显示了自己的爱意,把自己复杂的感受写了出来。民国时代的感伤和惆怅都有,让人久久地回味。萧乾的小说总有道不完的凄楚,他对旧时代的无奈是不掩饰的。

微信截图_20210206145756.png

萧乾越到后来越显得大气。原因自然是当了记者,读了社会这本大书。他是学者,也是学者式的记者。在他身上学者的眼光和记者的现实感都有。先前喜爱的象征主义的笔法,后来被写实的精神代替了。他的纪实文字,敏锐、深切,背后是个有责任感的形象。他对二次世界大战的实况报道,对法西斯暴行的揭露,对滇缅之战的速写,都颇有分量,反射着他的智慧和理念。在对法西斯主义与民主自由问题的思考中,他留下的文字,其价值是超越国界的。正可谓,阅世多者,其言也深。

萧乾的作品不都是一流的。《蚕》、《俘虏》还都是小情调的东西,格局不大。《篱下》那一篇世态炎凉的沉痛的东西多,很有感伤的体验在。这样的作品虽都是世象的描摹,有创造性的一面。但只可惜柔软中失去力量,便不被读者广泛注意。

我以为萧乾的可爱,均来自于他的坦诚——情感真实,宽厚温和。这是他的作品打动人的原因,也是其人比作品更打动人的地方。林徽因说他在用情感写作,是看到特点的。读他那些域外的通讯、随笔,觉得都很逼真。像小说《珍珠米》,恰似电影的纪录,笔法鲜活,毫不做作,心性自然流淌,很有吸引力。在异域的世界里,他悲悯的情怀,比先前要浓烈得多。他有立场,又宽宏大量,没有琐碎、无聊的那些毛病。他的文字显得自如,没有刻意的痕迹。他在剑桥学到了许多东西,可并不炫耀,文章中看不到卖弄的东西。他从不回避自己的问题,毫不掩饰己身的苦涩,心是洞开的。这一点和巴金、冰心很像。

微信截图_20210206145822.png

中国的文人有时亏欠这样的坦诚精神,萧乾大概是难得不缺的一位。

qrcode_for_gh_605bb8d6988a_344.jpg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访问本页请
扫描左边二维码
         本网站声明
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,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!
站长联系QQ:7123767   myubbs.com
         站长微信:7123767
请扫描右边二维码
www.myubbs.com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浙江大学论坛 ( 琼ICP备10001196号-1 )

GMT+8, 2024-4-19 07:20 , Processed in 0.038961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.3

© 2001-2013 大学排名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